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22 13:36:19
放假回家有幾天了,你開始被爸媽嫌棄了嗎?
ANYWAY,這篇文章源于前天我聽錯了我媽的一句話。
家里前段時間裝修,我的房間缺塊窗簾,媽媽打算帶上我一起去買塊布回來自己做。中午媽媽下班以后在樓下喊我,我正在三樓鼓搗些其他東西,可能喊了幾句我沒聽見。
后來我跑到樓梯口說,要現(xiàn)在出去嗎?但是我手頭上有事耶。
然后聽到媽媽急躁地喊了一句“那就別去了,我自己去,省的煩?!?/p>
我可能一時間沒能反應(yīng)過來這前后語氣的突然更替,愣了一會兒,耷拉著腦袋走回了房間坐下。
回到房間的我已經(jīng)興致全無,呆呆地繼續(xù)剛剛在做的事情。
后來媽媽跑到陽臺曬衣服,跟我搭了幾句話,但是,我卻不熱情了。對沒錯!我還在為剛剛的事耿耿于懷(媽你吼我T△T)。
我:你不是出去買布嗎?
媽媽:沒有哇,我說明天再去。
我想為什么我會聽錯了媽媽急躁地說“我自己出去”呢,因?yàn)檫@合乎常理。
急躁合乎常理,說氣話也合乎常理。
因?yàn)槠綍r就是這樣的啊。
由于要兼顧家里的大小事務(wù)和工作,媽媽有時候會容易沒有耐心,容易脫口而出說氣話。
其實(shí)爸爸媽媽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這種壞習(xí)慣。 小則會讓人心里有疙瘩,大則就會有拌嘴甚至是吵架。
有一次更搞笑的經(jīng)歷是,約了兩個朋友,三個人去看電影。候場的時間有點(diǎn)長,于是我們就到樓下的麥當(dāng)勞買了雪糕,打算坐著聊聊天等開場。
A:你怎么買這種口味?你不覺得很難吃嗎?
B:不覺得啊,挺好的呀。
A:不是,真的。你不覺得那個味道就像帶香味的洗手液一樣嗎?我覺得我這種好吃一點(diǎn)。你那個我上次吃了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,真的。我都不明白那些人怎么會喜歡吃這種味道那么奇怪的東西,還有....
B:哎!行了行了,別說了,每個人口味不一樣而已啦,這有什么好深究的。
A:不是,真的,我覺得啊....
就因?yàn)閮蓚€雪糕口味的選擇不同那么丁點(diǎn)的事,A硬生生不依不撓地說了【五分鐘】。聽得我尷尬癌都犯了。
在我的思緒快要被這些無聊的喋喋不休轟炸到崩潰邊緣的時候,我終于看著A插了一句“ 讓你說贏了又能怎么樣呢 ? ”
A一臉無辜地看著我說“沒有哇,我沒有要贏不贏的呀,我就告訴她真的不好吃而已?!?/p>
A嘴上說著我沒有想要贏不贏的呀, 但是她那經(jīng)常性的我非要讓你認(rèn)同我,我非要說過你,我說完我就爽了的勢頭已經(jīng)通過她的行為一覽無遺了 ,我們對此也是無奈地翻過了幾千回的白眼。
很多人就是偏愛來這一套。
每次遇到同樣的情況,嘴就是剎不住車。無聊的話也好,氣話也好,吧啦一大堆,問題解決不了,也沒有產(chǎn)生現(xiàn)實(shí)的意義。
也不是所有逞口舌之快的人都一心凡事必爭個高低優(yōu)劣,其實(shí)就是圖一瞬間的不管三七二十一,不管好的壞的把話都倒出來的快感。不論是有謂無謂的話題,即使只是無稽之談,也要享受一種語言上的勝利。得理時洋洋得意,不得理時也要爭個三分面子,惶恐輸了陣勢。
他們好像永遠(yuǎn)也不會把最后一句話讓給對方去說,因?yàn)樽约赫f了最后一句話就好像證明對方已經(jīng)啞口無言了,想象中的勝利就到手了。
忍不住要在言語上“勝過”別人,大概只是不成熟吧。
這不是辯論賽,就算讓你說了最后一句話也不能聽到熱烈的掌聲,也并不能證明你贏了,或許只是對方累了,懶得跟你浪費(fèi)時間。
喜歡故意說氣話給對方聽的人,以為自己無所謂的轉(zhuǎn)身很帥,但其實(shí)對方有沒有真的GET到你的故意,然后向著你想象的方向去產(chǎn)生情緒的變化不得而知,你卻已經(jīng)煞費(fèi)了心思在一個你討厭的人身上。
從另一個方面說,在不知情的旁人眼里看來,你的這種行為無端把你變成了一個口不擇言又或是尖酸刻薄的人。
退一步即便是知情人,我們都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所以也許在對方給你帶來傷心沮喪的前期,旁人會安慰你,對你表示理解。但是漸漸地大家也會覺得你為了發(fā)泄情緒的口舌之快,開始變成得理不饒人,以及,你是不是有點(diǎn)過分了?再沒有人會去想對方曾經(jīng)的不是。
電視劇都是這么演的呀,傻白甜不說話干什么都人畜無害與世無爭,你那么心直口快不懂分寸就會惹人討厭,你說你是不是傻。
只有閑得慌的人才有時間叨叨一大堆無聊的話吧?熱衷于語言上的勝利也許是因?yàn)楝F(xiàn)實(shí)生活中該耕耘的沒有去耕耘,太荒蕪。
不然生活已經(jīng)那么艱難,哪兒還有那么多時間去說廢話。
過度的喋喋不休,不吐不快并不是一種好的習(xí)慣,有時候少說話是必要的。
太過較真和忙于主觀地表達(dá)自己,而忽略周圍人的感受反而會適得其反,整個過程下來,別人還沒有能接受你想要表達(dá)或者證明的東西,就已經(jīng)對你的聲音產(chǎn)生抗拒。
更重要的是,我們不要一味地顧著說話,而更應(yīng)該清楚這件事情有沒有深入探討的必要,還是其實(shí)一言帶過最適合。 像大家吃東西的口味不一樣,生活習(xí)慣不一樣這種,真的沒有必要去劃分優(yōu)劣,甚至強(qiáng)迫別人認(rèn)同你的觀點(diǎn)。
逞口舌之快,爽了一瞬間,以為贏了,其實(shí)是失去。
可能是感情,可能是個人形象又或者更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