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25 12:50:56
清朝格格專指王公貴胄之女,住在宮外王府,而阿哥是皇子,其住所主要在南三所、乾東五所和乾西五所等地。
1、南三所
南三所位于外朝東路文華殿東北,為一組殿宇的總稱。明朝這一帶有端敬殿、端本宮,為東宮太子所居。其中原有殿名“擷芳殿”,清康熙年間太子允礽之宮人于此居住。乾隆十一年(1746年)在擷芳殿原址興建三所院落,作為皇子居所。因其位在寧壽宮以南,故又稱“南三所”,也稱“阿哥所”或“所兒”,嘉慶年間,皇子幼年時先住在毓慶宮,成婚后移居南三所。
2、乾東五所
清初,乾東五所為皇子居所,乾隆三十年(1765年)前后,自頭所到五所分別改為如意館、壽藥房、敬事房、四執(zhí)庫和古董房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皇帝諭旨將三所、四所的裝修拆挪到頭所、二所,并將后兩組建筑修繕見新,供皇十五子(即嘉慶皇帝)成婚后居住。乾隆四十年(1775年)皇十五子移居擷芳殿,頭所、二所仍作為皇子居所,直至嘉慶年間。
3、乾西五所
乾西五所始建于明初,與東路的乾東五所相對稱,由東向西分別稱為頭所、二所、三所、四所和五所,每所均為南北3進(jìn)院,原為皇子所居。清代乾隆皇帝即位后,將做皇子時住的乾西二所升為重華宮,頭所改為漱芳齋并建戲臺,三所改為重華宮廚房,而后拆建四、五所改建建福宮及花園,從而徹底改變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規(guī)整格局。
擴(kuò)展資料
清朝皇子皇女的住所:
1、雍和宮
雍和宮(The Lama Temple)位于北京市區(qū)東北角,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,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、賜予四子雍親王,稱雍親王府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改王府為行宮,稱雍和宮。
2、和敬公主府
和敬公主府,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(qū)張自忠路7號(原鐵獅子胡同)。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賜第。
3、怡親王府
怡親王府又有新舊兩處之分。怡親王府舊府位于王府井大街路東,怡親王新府位于朝陽門內(nèi)大街路北。王府初在煤渣胡同,后遷朝陽門內(nèi)大街。同治初年,怡親王府改賜孚郡王,今科學(xué)出版社處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-南三所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-乾東五所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-乾西五所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-雍和宮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-和敬公主府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-怡親王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