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19 07:58:32
《四庫全書》編撰完成后,四部抄本被分別藏于內(nèi)廷的四個閣樓,即文津閣、文源閣、文淵閣和文溯閣。這些建筑的樣式借鑒自寧波范氏天一閣的藏書樓,但它們的建成時間各不相同。文津閣是最早落成的,于乾隆三十九年(1774)在承德避暑山莊開始建造,次年即告竣工。緊隨其后的文源閣位于圓明園內(nèi),也在同年之后建成。文淵閣則位于紫禁城的文華殿后,于乾隆四十年(1775)動工,次年完工。文溯閣位于沈陽故宮,是四閣中最后建成的一個,完成于乾隆四十七年(1782)。
原計劃這四閣是為了《四庫全書》的收藏而建,然而文津、文源、文淵三閣在建成時,《四庫全書》的編纂尚未結(jié)束,閣內(nèi)一時無書可存放。為此,乾隆下令將《古今圖書集成》按照四庫書函的樣式裝潢,并分別在文淵閣等三閣內(nèi)收藏一部。直至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(1782),首部《四庫全書》繕寫完成,被送入宮中文淵閣。第二份全書則在乾隆四十七年與《古今圖書集成》一同送至沈陽文溯閣。文源閣內(nèi)存放的第三份全書在乾隆四十九年(1784)完成陳設(shè)。最后一份全書在乾隆五十年(1785)送達(dá)承德避暑山莊。
這四閣因其位于皇宮內(nèi),故被稱為內(nèi)廷四閣。它們的主要用途是供皇室使用,藏書豐富,見證了清代皇家藏書的歷史。
擴(kuò)展資料
四庫七閣 中國清代收藏《四庫全書》的7座藏書樓的總稱?!端膸烊珪肥乔甯咦诤霘v下令纂修的一部大型叢書,乾隆三十八年(1773)正式開設(shè)四庫全書館進(jìn)行編纂工作,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,歷時14年,于乾隆五十二年(1787)完成編纂和繕寫校訂工作(見叢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