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15 22:36:02
01.
十二歲那年,作為一名留守兒童,我照常從鄉(xiāng)下到父母謀生的城市里度過了漫長的暑假。
到了臨近開學的日子,我獨自買了車票踏上了回老家的路,可能是因為前一晚沒休息好的緣故,我一上車就開始迷糊地睡過去了。
這一睡真是天昏地暗,待我睜開眼的時候, 腦子一嗡,頓時傻眼了,我已經(jīng)遠遠地睡過了下車的地點,車子正緩緩駛進了列車終點站......
這一站在年幼的我看來,簡直離家有十萬八千里,夜幕降臨,微涼的晚風襲來,我驚怕得簡直要哭出來。
揣著兜里買車票后剩下的50多元,我仿佛抓著救命稻草,背起行囊,我惶惶不安地走出了車站。
找到最近的電話亭,撥通了爸爸的電話號碼,不出意料,他惶恐又氣急敗壞地罵了我一頓,并說不會管我,叫我自己打算。
掛了電話,我克制著就要掉下來的眼淚,耳邊不停地有開著摩托車的陌生男人呼喊著:“上車咯妹子,到翁城咯”。
慢著,翁城,我腦子里快速閃現(xiàn)出一名遠房親戚的面孔,我喚她“姨婆”。
她是奶奶的妹妹,屬霍比特族的,一笑咧開一口整齊的大白牙,總是未見其人先聽其聲,就在暑假前,我曾跟隨奶奶到姨婆所在的小鎮(zhèn)趕集,剛好路過姨婆家,于是進去小坐了會兒。
我腦子一轉(zhuǎn),跟身邊還正糾纏不休的摩托大叔討價還價起來:“去翁城,五十元,一口價”;大叔擺出一張無奈的臉:“還好遠呢,哎算了,上車吧”。
就這樣,我上了一位陌生大叔的摩托車,師傅開足了油門,疾馳過一段段漆黑的公路,現(xiàn)在想想真是后怕,當時的自己簡直吃了熊心豹子膽,萬一,司機是個歹人呢?
好在,好人還是比較多的,師傅將我安全地送往翁城;下車后,我按著記憶里殘存的印象,找到了姨婆的家,遠遠地,就看到一家溫馨的小房子亮著燈,木柵欄縫隙中透出微光。
我叩響木門,假裝爽朗地叫了一聲姨婆,她此刻正在洗碗,轉(zhuǎn)身看見我,先是一驚,隨即立刻換上熟悉的笑容:“哎呀小弄,怎么是你,那么晚了怎么在這里?”。
“姨婆啊,我從爸爸那里回來,太晚了,已經(jīng)沒有車回鄉(xiāng)下了,我在這里住一晚可以嗎?”。
“當然可以啊,快快放下行李,還沒吃飯呢吧?姨婆剛吃完,現(xiàn)在去給你熱飯哈!”。
那一晚,我在驚訝和溫暖中度過,姨婆家雖然是土屋,但收拾得窗明幾凈,一切都井井有條,雖然是燒柴火飯,但是鍋碗瓢盆都擦得锃亮,這在雞犬混雜的農(nóng)村,足以算得上是個異象了。
夜里吃完飯,坐在滿是星光的院子里,姨婆陪我聊天,兩個懂事可愛的孫子依偎在一旁,嚷著讓她講在外務(wù)工的爸爸兒時的趣事...
那是我第一次知道,原來,窮也可以過得那么快樂而美好。
第二天中午,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姨婆,搭車回了家,對于我的深夜來訪,姨婆也許曾經(jīng)起過疑心,但為了保護我幼小的心靈,她選擇不問。
與姨婆性格截然相反的是奶奶,跟愛笑的姨婆相比,奶奶是個無比喜歡抱怨的人。
她沒事喜歡罵爺爺,罵雞罵狗,當然,這當中也包括我。
我們的家永遠臟亂不堪,勤勞的奶奶將時間全都投入在地里田間,卻從來不肯多花一分時間收拾家里,她總認為窮人的家里就不配擁有整潔。
我從小跟奶奶相依為命,她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(nèi)對我是極好的。
我非常愛奶奶,感恩她將我撫養(yǎng)長大,但她對我的負面影響卻也不可小覷。
奶奶自小被送給別人家當童養(yǎng)媳,整個童年都在風雨飄搖中度過,后來認識了在外勞作的爺爺,兩人迅速墜入愛河,奶奶再也不甘于童養(yǎng)媳的身份,更何況,事實上那家人一直只是將她當女兒養(yǎng)。
爺爺奶奶私奔了,奶奶說,千里迢迢跟著爺爺回了家,才知道原來他家其實一貧如洗,但她之前的決絕已經(jīng)自斷了后路,只好忐忑不安又心懷希望地,跟著爺爺淌進了婚姻這趟渾水里。
婚后,在柴米油鹽的蹉跎下,兩人漸生嫌隙,且“傳說”中爺爺一直好吃懶做既自私又霸道,奶奶幾乎是一人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五個子女。
這一切不幸讓她養(yǎng)成了愛抱怨的性格,且非常悲觀。
當生活陷進困境中時,奶奶曾不止一次向我表達過她想要去死的心境,年幼的我經(jīng)?;畹脩?zhàn)戰(zhàn)兢兢,總害怕在不定的某天就會失去她。
由于夫妻感情不好,加之缺乏方法給孩子們良好的教養(yǎng),家人之間盛行指責抱怨的風氣,整個家庭氛圍讓人覺得非常壓抑而痛苦。
長大后的我,不止一次地思考過,是什么決定了一個家的幸福?
除了所謂的物質(zhì),難道沒有其他的因素?直至我想明白,一個女人對幾代人的影響,實在太久遠了,說一個女人直接影響三代人,也不為過。
否則,同樣貧困的姨婆,為何看起來比奶奶要幸福多了?
姨婆與丈夫是媒妁之言結(jié)緣的,他們一輩子恩愛平淡地過日子,姨婆的兒子在外務(wù)工,一家人雖然不算大富大貴,但和和美美,極少紅臉,不管遇到什么大風大浪,姨婆永遠拿出未見其人先聽其笑的態(tài)度去面對。
這一切漸漸形成良好的家庭能量,在家人之間,永遠流動著愛和理解,而非比較和指責。
02.
再來看一個家形成的源頭:夫妻感情,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家庭幸福指數(shù)。
我漸漸地長大,慢慢懂得了爺爺奶奶之間的愛情。
爺爺去世的那天,奶奶哭得肝腸寸斷,足以說明,奶奶對爺爺?shù)膼郏欢ㄒ苍人谥械暮捱€深,而在這之前,爺爺病得下不來床,奶奶卻單獨將爺爺隔離開來,一日三餐端進屋以后便撒手不管了。
她用冷漠和指責,報復了她曾經(jīng)愛過的人,可她自己,卻不見得快樂。
記憶中,爺爺是個非常有才華的男人。
每當逢年過節(jié),總有鄰近的人家請他來寫對聯(lián),他總是爽朗而驕傲地答應(yīng)對方,在客廳的桌子上鋪開紙,毛筆一揮,字跡或娟秀或粗獷,紅紅的對聯(lián)映襯著他帥氣的臉龐。
總覺得這時候的爺爺,也不總像奶奶口中所說的那樣不堪。
爺爺大多數(shù)時候都嚴肅而憂郁,但他也有對我們好的時候,那就是:當爸爸和叔叔們給他錢的時候,每當這時,第二天早上,我和弟弟總能吃上熱乎的味粥。
那幾天,家里總會異常干凈,那是爺爺一早起來打掃收拾的結(jié)果。只是好景不常,用不了多久,再次陷入貧困折磨的爺爺又重新變得愁眉不展,就連身體也迅速地虛弱了下去,而家里也將會再次陷入混亂不堪的境地。
事實上,爺爺只是卡夫卡口中的人: 為每天的面包所感到的憂慮,摧毀了一個人的性格。
我的整個童年,幾乎都在這種反復無常的環(huán)境中長大。
爺爺跟奶奶之間,存在的不止是貧窮,更多的是靈魂上的隔閡,爺爺是個帶著夢想生活的才子,他固然有他自私又懦弱的一面,但他對于生活和夢想,實則抱著極大的希冀。
他需要一位智慧而富有情商的女性與他一起共創(chuàng)美好生活。
而自小就是文盲的奶奶,并不能跟他達到同等的思想高度,奶奶的行為和語言,也從未真正尊重過他,爺爺?shù)淖运胶桶缘溃瑒t是他對越來越失控的現(xiàn)實的控訴和自暴自棄。
一個家庭的不和睦,直接的受害人就是后代,由于爺爺?shù)谋┱苤?,以至于叔叔姑姑們直至如今依然浸淫在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的陳腐觀念中。
同樣缺乏教養(yǎng)和家庭溫暖的他們,有的成為盜賊,有的嫁與賭徒,有的拋夫棄子,有的游手好閑一輩子,唯獨我爸,像奶奶那樣勤勤懇懇了一輩子。
囿于生活所迫,隔代帶娃則成為不可避免的結(jié)果。
而被奶奶一手帶大的幾個孫子,無一不深深地帶上了她的烙印。
我們都一樣善良善感,這很好地印刻了奶奶心底里最優(yōu)良的基因,女孩傾向于多愁善感,男孩則或內(nèi)向或懦弱,當然還有一個最可怕的結(jié)果:兄弟姐妹們并不和睦,一如既往地復刻了上一代的嫌隙和粗暴。
一個女人是如何影響三代人的?我想,精神力量和生活態(tài)度實在太重要了,一個家庭的歡樂或悲戚,女人所帶來的影響也實在太明顯了。
不管或富?;蜇汃さ募彝?,當生活著一位開朗睿智又富有情調(diào)的女人時,這個家通常都能充滿溫馨和歡聲笑語,而這一切,從家中擺設(shè)上,從與愛人之間的相處上,從孩子的教養(yǎng)上,一眼就能讓人看出來。
從前有一段話廣為流傳:
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學,讀那么多的書,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,打一份平凡的工,嫁作人婦、洗衣煮飯、相夫教子,何苦折騰?
我想,我們的堅持是為了:就算最終跌入繁瑣、洗盡鉛華,同樣的工作,卻有不一樣的心境;同樣的家庭,卻有不一樣的情調(diào);同樣的后代,卻有不一樣的素養(yǎng).....
這句話高度概括了那些讀了那么多書,當回到平凡生活中,卻遭到魯莽世俗之人鄙視的女子的現(xiàn)境,也很好地安慰了這些經(jīng)過凈化,卻在這個俗世中無處安放的躁動心靈。
哪怕只是吃醬油拌飯,也要鋪上整潔的桌布,端正優(yōu)雅地吃完這一餐。
我想,這才是一個女人所能擁有的最好的精神力量,而這種力量,才是一個家的精髓所在,有了它,男人女人們,才能攜手共建一個美好的家庭。
PS:很久沒動筆了
這段時間親們都在忙什么呢?
小弄每天都像只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(zhuǎn),好不容易抽空碼完了這篇!
滾滾紅塵,能與你們在這里相遇是一種緣分。
我將在這里為你們講述這些生活中碎碎念的小事大事!
一起攜手走過風風雨雨~約嗎?
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,就請順手點一下關(guān)注哦!
聽說,關(guān)注的都是美人哦~嘻嘻!
#End#
插畫/ 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
文字/林小弄